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走出大学校园 深入社区助力——记吉林市船营区人大代表徐华良

日期:2025-08-01 来源:吉林人大微信公众号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吉林市人大立法咨询员、船营区人大代表、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徐华良在课堂上给大学生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用亲身经历介绍人大代表如何在生活中建言献策、为民服务。

徐华良曾是检察战线上的业务骨干,从检十年累计办理各类刑事案件上千件,其中不乏大案、要案。2020年,他由人民检察官转岗为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并考取了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能更生动地讲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徐华良非常珍惜担任人大代表的机会,积极参与市、区两级人大组织的各项活动。三年来,出席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等30余次,充分行使审议权、表决权、选举权等权力;参与《吉林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条例》《吉林市水土保持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制定、修改等10余次,提出意见建议20余条;参与调研走访、座谈交流30余次,提出《关于排查盘活越山路两侧闲置资源的建议》《关于船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情况的建议》等各类意见建议16件,全部被相关部门采纳;定期深入代表之家,接待群众20余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

徐华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为讲政治不是拿理论“压人”,而是以理服人。思政课的政治性要与思想性、学理性、实践性、生活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让理论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熠熠生辉,散发出思想光芒和时代魅力。他始终铭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思政教师岗位要求,不仅在课堂上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更是在人大代表履职中发挥职业优势与特长,积极宣传阐释宪法法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红色理论经典、大政方针,为推进区人大宣教工作和代表学习培训助力。

三年来,他为吉林市体育局、吉林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吉林市船营区人大、船营区致合街道、国家能源集团吉林电力公司、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市分行等单位进行《深刻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改革的实践续篇,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及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宣讲30余次,宣讲对象超过2000人。在吉林市船营区举行的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中,他为200余名人大代表进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久弥新》专题汇报。深入船营区越北镇、致合街道友好社区、北寺社区等乡镇街道开展党建联建、理论宣讲、普法宣传、志愿服务等活动30余次,服务群众超过1万人。

徐华良深知人大代表既是群众心声的“代言人”,又是服务群众的“带头人”。2023年9月,他在代表之家接待选民时,北寺社区居民武玉茹提出诉求,她居住的小区虽然刚做完老旧小区改造、平整铺设完路面,但是小区整体环境略显单调,急需通过植入色彩元素来为小区注入活力与生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徐华良立即联系社区干部去现场踏查,了解到北寺社区所在地“老北关”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徐华良萌生了一个通过绘画为小区增添色彩的想法。他积极与所在单位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党支部联系,带领大学生设计创作了寓意各民族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图”、回族之花“马兰花”、家庭和谐的“尊老爱幼图”以及象征民族融合的少数民族卡通形象等30余幅图案。徐华良花费数千元购买颜料,组织40余名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小区外墙、电线杆底部绘制了15幅墙画,引来群众驻足观看、拍手称赞。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北寺社区居民回家必经之路变得温馨多彩。

徐华良把大学教师的思政课课堂开在了社区的人大代表家站中,为人大代表履职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文/王泰泉)

 

初审:李戈

复审:曲洪利、王奕

终审:姜恩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