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至13日,吉林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对全市土地管理“一法两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执法检查组分为两个小组,分别赴磐石市、桦甸市、昌邑区、龙潭区、高新区和经开区的部分乡镇、村屯、企业和地块现场踏查,与基层干部群众和企业负责人开展座谈,实地检查耕地保护、“田长制”落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及管护、宅基地管理、乡镇总体规划及村庄详细规划的编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等情况,通过座谈和实地检查,掌握实情、听取民意并提出建议。检查组在磐石市和桦甸市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的情况汇报,同时与会人大代表、专家学者根据前期调研和现场检查情况提出了意见建议。
执法检查组指出,土地管理事关国计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土地管理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吉林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监督职能作用,把监督同支持政府和土地管理相关部门依法履职尽责、开展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推进土地管理事业发展的合力,助力开创吉林市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执法检查组要求通过建机制、强监管、促落实,全面提升土地管理效能,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一是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不仅要保住数量,还要提升质量、完善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保证土地质量的提升,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巩固提升土地质量的技术路径。二是要加快剩余项目的谋划包装,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期完成,不断完善项目质量控制体系,加快项目验收和移交,落实养护责任和资金,及时纠治重建轻管的倾向。三是要提前预判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和城镇化的趋势特点,合理编制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详细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结构、宅基地的布局和数量,充分预留乡村振兴产业用地空间,广泛征求村集体和村民的意愿,化挑战为机遇,编制高质量的详细规划,引导未来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巩固和提高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水平。四是要多措并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既要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也要在厂房、设备盘活方面下功夫,通过采取短期临时利用和长期彻底化解相结合的灵活方式,提高消化处置力度。五是加强土地执法力度,破解执法力量不足的难题,对破坏、侵占耕地等违法现象“零容忍”。
为保证执法检查发现深层次问题,提出系统性建议,执法检查组事前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和准备。一是编制土地管理“一法两例”执法检查资料,收集整理国家部委、省级行政管理部门出台的42份政策文件,为执法检查提供政策参考;二是采取“四不两直”方式6次深入乡镇村屯、街道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座谈调研;三是抽查8套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编制质量及实施情况并抽取相关执法案件开展复核;四是调取涉及土地管理信访案件128件、民生问题受办平台集中反映的群体性、反复性问题46项;五是制发调查问卷1976份,发动市人大代表进家进站,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通过以上活动,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检查重点,为确保执法检查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于雪峰)
初审:于雪峰
复审:何冶、王奕
终审:姜恩奎